“特罗普将军,黑夜不是万能的,明军的炮手很有经验,稍微有点火光就会成为标靶,让射击更准确!”对于改变登陆地点的方案,梅洛不是很反对,他也不想拿佛兰德斯军团士兵当炮灰。
可要是不能顺利渡河,那登陆点该不该变就要重新商量了,不如直接选在西岸。哪怕更容易遭到火力覆盖,也比堆在河边任凭敌人炮击强。
“将军阁下,我说的办法不是夜战,是一种很聪明的浮桥。说起来这种浮桥还是明军发明的,我在亚洲待过一段时间,多次见过明军用浮桥训练渡河。
回到欧洲之后试着建造了一些,并在海军里做了几次试验,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像这样宽度的河流,只要提前做好桥体和沉船,几个小时之内就能搭建好一座浮桥。
我们不缺人手,船上也不缺工匠,完全可以几座浮桥一起搭。选个风向合适的白天,用烟雾屏蔽敌人的瞭望手可以防止炮击减少伤亡。”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特罗普就充分诠释了这个道理。他虽然没与大明军队正式对垒过,却在亚洲有目的的观察过好几年,不光了解亚洲的文化习俗和人民性格,还学会了不少明军的作战方式和技术。
模块化浮桥就是其中之一,这东西构造很简单,就是造一些标准化的坚固木隔断,互相以螺栓相连,找到了支点很快就能组装成跨度很大的简易桥梁。用完了还能快速拆除,并多次使用。
如果河流宽度超出浮桥跨度了也有办法,现场制作木舟装上大石块驶到河中间坐底。只要河水不是太深太急,多弄几艘木舟就能堆出一个支点来。
特罗普是海军指挥官,指挥着几百艘大帆船,连制造木舟的环节都可以省了,找两艘能进入河道的小型帆船到合适位置自沉就是桥墩。
桥梁构件更容易,每艘帆船上都有木匠、铁匠、绳匠,只要能找到木料分分钟可以做出来。其实真急眼了没木料也能做,帆船不就是木料做的嘛,拆呗!
“千算万算还是把他们给漏算了,经此一役科萨人的好日子可能就要到头了。”
欧洲联军在筹划进攻恩鸟港的步骤,港区军营里也有几间屋子彻夜未眠。朱能捂着腮帮子,盯着中间的大沙盘,眼珠子里充满了血丝,言语间透着杀气。
萧偲主动放弃恩鸟城的命令不用经过他批准,但及时通气了,也详细阐明了理由。站在同样的位置上,朱能可以理解萧偲的难处,也赞同丢军保帅的选择。但他又比萧偲和张永龄想的多了点,比如战后。
“怪就怪参谋部轻视了北面的威胁,与科萨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