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 85 章(3 / 5)

的,老太师不知为何干脆直接弄了个蒙学堂,一同收了几个其他家的孩子去,这才有了蒙学堂。

据闻歌分析,老太师这是故意的,虽然太孙是皇嗣唯一的直系血脉,但宫里还住着其他一些宗室孩子,比如这个王爷的儿子那个王爷的孙子,好几个孩子都住在宫里呢,美其名曰给太孙作伴,其实是怕万一太孙要是因为个什么意外没了,皇帝又没有别的血脉了,那就得从这些自小在身边养大的孩子中选一个过继。原轨迹中顺王二子最终能登基就是因为这个。

余老太师是天下读书人信仰的存在,忠君爱国,君子大义,尊崇正统,读书人死心眼,看不惯那些把孩子送去宫里“陪读”的鸡鸣狗盗之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有辱斯文他不爱搭理现在宫里请他给皇嗣开蒙,他要是去了就不能只教一个,要教就要教一群,老太师不乐意,所以他就在家办个学堂,再收几个京城其他勋贵的小孩占名额。这样就可以好好教导太孙,又不用生气了,读书人嘛,最重气节。

闻歌在名单中听到了两个耳熟的名字。

陈相爷幼子,陈慕河。

顺王二子,赵彦。

这两个在原轨迹中,一个是原主的初恋,一个是原主的丈夫。

原轨迹中原主并没有去余老太师家上学,同陈慕河的交集大多基于邻居间的来往,同赵彦更是十三岁之后才第一次见面。看来如今他们要提前见面当同学了。

“方才太祖母同你说的可有哪里没听清楚”老太君问闻歌。

闻歌“太祖母,那个陈慕河家,就是前段时间搬到我们隔壁的那户吗”

“是的,陈之舟是庆历八年的榜眼,之前一直在晋川地带做了十几年地方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颇有能力,如今一朝进京成为天子近臣他家同京中的关系倒是比较简单”

京城勋贵人家的关系错综复杂,沾亲带故,老太君给她介绍未来同学的时候把这些人的家世和牵扯一一都细致的讲给了她听,讲的细不是为了让她把这些都记住,而是早早的开始培养她的大局观,闻歌清楚老太君良苦用心,每一个字都听的仔细,因为知道闻歌早慧,比一般的普通小孩沉稳聪慧,老太君在缕清关系时不免会跟她提及到一些朝政形势的问题,闻歌的脑海中刻画出一张地图,无数的线条交错纵横,初具雏形。

终于到了要送闻歌去上学的那天,临前一天晚上,侯府的亲人们几乎都一夜未睡。全都恨不得变成挂件跟着她一起去上学才好。

这天一早,全家人照常围在一起吃早膳,每个人眼下都略有发青,气氛稍显沉重。